"> 传承张謇精神,做“利于国者爱之”的企业家-贵州网

传承张謇精神,做“利于国者爱之”的企业家

发布时间:2020-11-20 12:28:27      来源:

集“实业家”“教育家”等标签于一身的张謇,是中国近现代史里绕不开的人物。他矢志不渝,爱国、救国、报国是毕生所求。怀赤子之心的他,始终秉持“实业救国”,投身工商领域“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应时之需发展棉、铁两业,成了中国棉纺织领域的拓荒者;杠济世之任的他,还主张“父教育而母实业”,以“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体系为指引,以商养学、倾资兴学。

到头来,张謇终其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批具有真正企业家精神的人”。也因如此,他身后百年,屡被盛赞,以标杆性人物之身载入史册。

“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张謇未驰于空想,也未骛于虚声,而是发展实业与教育两不误,最终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阐释了“商之大者,为国为民”。而贯穿这其中,是张謇的满腔热忱。兼济情怀与担当意识,让他成了“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的企业家。

到了今天,我们要传承“张謇精神”,为的是以张謇为范,赓续他身上的担当与信念,将其跟时代需要嵌合,进而变成奋发向前的精神动力与价值动能。

揆诸现实,新时代呼唤张謇式企业家,新发展形势也要求企业家们汲取张謇留下的精神资源。如今中国经济正处在以转型升级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国家层面明确“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发展又需要“产教融合”助推。在此背景下,回望张謇的兴业兴教之路,他的宏阔格局与前瞻眼光至今都很有现实意义。

张謇“实业救国”的逻辑起点,是“工苟不兴,国终无不贫之理,民永无不困之扰”。他办好实业的秘诀就在于:创新,务实。与当时众多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工业实体不同,张謇毕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注重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在发展实业中提出了“棉铁主义”等符合当时工业经济规律的理念,发展起了上下游产业相互衔接的循环经济,在利用外资、开放发展上也有所主张。

在实体经济需要夯实根基的情况下,借鉴其经验,以创新与开放发展、优化产业链和稳定供应链等思路,去推动实体产业向“网”而行、以融求进,并在开放中发掘新机遇,最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很有必要。

张謇还认为“求国之强,当先教育”,他笃信“苟欲兴工,必先兴学,教育者为万事之母”。在办学上,张謇开创了很多个“第一”:成立了第一个实行小学义务教育的县级单位,创办了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所盲哑学校、第一个纺织学校、水利学校、水产学校、航海学校、戏剧学校……这培养了大量人才,也丰富了其时的教育形态。

这些年来,“教育是国之大计”的理念渐次深入人心。为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国家层面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框架已经成型。而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仍不乏启示价值:教育需要投入,需要尽责,需要多层次布局,需要跟产业端更好地结合。

鉴往事知来者。张謇实业与教育并推、将社会责任扛在肩上的做法,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都需要被传承被接续。而今,今日之中国,已非百年前之中国;今日之企业家,亦非百年前之企业家,但有些真正的企业家在精神气质上与张謇内在相通。

比如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人物:跟张謇一样,他也是实业与教育两手抓,到头来,也为中国现代汽车产业与民办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吉利是中国智造的一张名片,也开创了很多个“第一”:中国第一个汽车跨国公司,2019年总销量稳坐中国品牌第一把交椅,自动驾驶功能配置率和市占率达行业第一,夺得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汽联认证的世界级赛事中的第一个年度总冠军,成为中国第一家自主研发低轨道卫星的汽车企业……这背后,就是深耕实业下的积累优势,是向创新和开放要发展潜力的结果,也是市场对长期主义发展思维的犒赏。

作为“中国制造新名片”的吉利,还有着悠长的“企业办学史”里的典型样本:在立足汽车行业的同时也兴办教育,23年来陆续创办了9所学校,其中包括饮誉遐迩的吉利学院、连续多年稳居中国综合类民办大学排行榜第二位的三亚学院、中国第一所民办研究生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等,形成了从中高职到研究生的多层次培养体系,打造了民办高等教育标杆。

吉利办学,经历了“从人才需求到使命召唤”的思维格局演进历程。吉利最初办学,是为了解决自身的人才痛点——创业之初遭遇的最大难题是人才短缺,创办学校的本意,是为了实现技术工人自给。及至后来,“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唤起了吉利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意识,吉利为贯彻人才强国战略,铺开了兴办教育的图纸。

再到现在,在中国经济发展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与转型升级窗口期,对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储备提供了很高要求的语境中,吉利承担起了使命,“吉利系”学校则是在产教融合中找到了可持续发展之道,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大量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下,实体产业助益了教育发展;人才反哺下,教育也助推了实体经济发展。

兴办实业与教育固然可贵,但更可贵的是立足于公共情怀,落脚于为社会服务。张謇发展教育、热心公益,贯穿其本心的是探索富民强国之路的精神,是为国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吉利创业兴业之外,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将教育和环保作为公益聚焦领域,其办学也始终坚守非营利性,这也彰显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

“利于国者爱之”,是张謇的人格标签,也是现代企业家应有的初心印迹。虽然时过境迁,但今日的企业家仍需传承张謇精神,投身实业、教育,秉持爱国情怀、创新理念、为民情愫为社会做贡献,最终实现自身担当与社会发展的和弦共振,也展现企业家精神的“向善底色”。

作者:麦徒

相关热词搜索:传承张謇精神,做“利于国者爱之”的企业家"/>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