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毕节

    威宁县么站镇“542215”产业发展出脱脱贫攻坚

    2019-09-20 16:14:33   来源:贵州网
      威宁县么站镇地处威宁自治县南部,距县城25公里,总面积191.8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115米,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雨量981毫米左右,无霜期182天;耕地面积13.58万亩,林地面积13.03万亩,牧草地2.295万亩。常年气候条件较好,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发展畜牧业及种植业。

      近年来,该镇借力于地理、交通、水土等有利条件,结合“产业八要素”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按照“542215”的发展目标(即种植马铃薯50000亩,养殖特色生猪、山羊4万头,种植高山冷凉蔬菜2万亩,经果林种植2万亩,养殖能繁母牛、肉牛1万头,种植烤烟5千亩),着力推进特色畜牧业、高山冷凉蔬菜、特色经果林等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一、发展高效农业,种植马铃薯50000亩

      按照“一乡一特”和“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要求,在全镇种植马铃薯50000亩,其中早熟马铃薯10000亩,特色商品马铃薯和马铃薯种薯40000亩,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平原、联合、新房、抱都、岔河等村(社区)和326国道附近,通过种植高效农业增加群众收入。

      二、发展畜牧业产业,养殖生猪、羊40000头/只

      以科学养殖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养殖生猪、山羊共40000头,其中养殖麻烦母猪、育肥猪20000头,主要养殖区域分布在大树、五嘎、汤朗、新房、水塘等村(社区);养殖黑山羊、波尔山羊20000万只,16个村(社区)均有分布,利用“短、平、快”的增收方式,发展养殖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三、发展蔬菜产业,种植无公害蔬菜20000亩

      通过引进龙头企业种植经营主体,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优先吸纳全镇范围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每天增加80元务工收入。按照所得利润60%分配给2019年计划脱贫户,40%为经营主体所得方式,在全镇种植无公害蔬菜共20000亩,其中零散种植18260亩,主要种植为莴笋、白菜、莲花白、辣椒、西红柿、西瓜、花菜等;连片实施“三白”蔬菜产业易地扶贫基地2239.4亩,重点分布在平原、联合、水塘、香厂四个村(居),其中在平原社区种植萝卜、西蓝花、莲花白1414.2亩;在联合村种植花菜391.47亩;在水塘村种植莲花白175.68亩;在香厂村莲花白258.05亩。

      四、发展绿色产业,实施经果林种植20000亩

      发展绿色产业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性,么站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建设模式,实施经果种植共20000亩,其中花椒9240亩,板栗2780亩;油茶1150亩、核桃2730亩、樱桃500亩;苹果3600亩,涉及田上、汤朗等12个村。重点在平原、田上、红岩、汤朗等村(社区)打造李子、花椒、苹果、板栗等亮点种植共6860亩。其中在平原社区建设李子基地1060亩,经营主体为威宁县盛瑞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社一体合作社);在香厂建设花椒种植基地2300亩,经营主体为威宁县农景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么站分社;在红岩社区、汤朗村建设板栗种植示范基地2000亩,其中红岩社区1000亩,汤朗村1000亩,属于村委会规划连片种植;在田上村建设苹果基地1500亩,经营主体为田上村富民苹果种植场。通过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吸纳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明天增加80元收入。

      四、发展特色养殖业,养殖肉牛10000头

      依托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推广、示范带动等形式,大力发展以能繁母牛、肉牛为主的养殖业,在全镇养殖肉牛10000头,主要养殖区域分布在大树、五嘎、岔河、平原、新房等村(社区)。

      四、其他产业

      近年来,随着烤烟市场的好转,优质烤烟种植已成为助农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么站镇把烟叶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项目来抓,通过项目争取、订单收购、技术支持等方式,在全镇种植烤烟5000亩,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香厂、红岩、大山、汤朗等村(社区)。有效填补了烤烟种植空白的历史,带动烟叶生产健康发展。(李玉香)

    推荐